10月19日,本报A13版刊登了以《俺家的商店咋被拆了?》为题的报道 。市民陈先生向本报反映自己开的一家手续齐全的小商店近日不知何原因被金门路街道办事处城管执法中队给拆除了,而城管执法中队一直未对拆除原因给陈先生答复。
记者就此事采访了金门路街道办城管执法中队,工作人员高先生称,虽然陈先生的小卖部有工商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但商店是后期加盖的,不在营业执照规定的营业范围内,属于违反法律建筑,应当被拆除,若陈先生对执法有异议可向上级部门申诉。
10月19日,本报A14版刊登了以《居民洗衣咋选同一天》为题的报道。10月17日,海岸路2号海岸锦城小区的供水管道发生破裂,因此导致小区停水6小时,在海润自来水公司紧急抽调供水车以及对管道进行了修复后,出现了小区居民同时晾晒衣物的一幕。海润自来水公司工作人员表示,管道维护属于一般的情况,之所以出现一些明显的异常问题系管水泵泵房突然跳闸所致,而跳闸的原因是小区用水量较大。
10月19日,本报A14版刊登了以《普吉新区有人圈绿地盖违建?》为题的报道。有网友发微博称市北区普吉新区小区11号楼有一楼住户私自圈占小区公共绿地违法搭盖建筑。记者通过采访社区物业工作人员了解到,相关住户的做法确实损害到了小区全体业主的利益,虽然物业公司没有执法权,但在经过向上级有关部门申报后,也已经对相关住户下达了整改通知。
家住浮山后六小区的张先生向本报反映,由于自家的房子建设时间较早,没有保温墙,时间长了导致外墙出现渗水并且进一步影响到了室内。张先生想要了解是不是有有关政策可以动用维修基金来修补。浮山新区街道办工作人员表示,由于张先生购房时小区业主没有缴纳公共维修基金,所以目前的维修基金为零。所以如果要维修还要居民自己掏钱。
10月21日,本报A13版刊登了以《之前说赠18年物业费,为啥现在只送9年》为题的报道。市民赵先生向本报反映,自己在城阳区宏通路一小区购房时置业顾问承诺若能再介绍人来买房子可以赠送18年的物业费,但当赵先生叫来自己的弟弟也买了一套房子后,对方却矢口否认说只能赠送9年,这让赵先生感觉自己受到了欺骗。
售楼处工作人员毕先生答复记者,之前向赵先生做出承诺的置业顾问已经离职,且离职置业顾问的行为违反了规定。毕先生同时表示,就赵先生反映的问题还能更加进一步协商。
市民顾先生在李沧区中海国际社区购买了一套商品房由泰能热电供暖并按照流量收费。但让顾先生没有办法接受的是,自己仅是暖气试用期时开了几天暖气随后关停,但泰能热电却按全额标准收了自己的钱。
记者联系了泰能热电,对方答复称,已经与顾先生进行了沟通协商,远程监控顾先生只使用了8天暖气,加上基础费用共计901元,顾先生共缴纳的2600元可以退还差价。
10月21日,本报A14版刊登了以《烟青路站牌挂在树上》为题的报道。即墨市市民向本报反映,即墨市繁华的烟青路上竟然没有一个正规像样的公交站台,很多公交站牌都是临时挂在树上。
记者通过采访了解到,公交站的建设由即墨市城市开发投资公司负责。工作人员周先生表示,今年8月已完成了工程的招标,且在振华路靠近市政府的位置已经建成了一处站台,如果不出意外,所有的公交站可在年底完成建设。
10月22日,本报A10版刊登了以《业主砸墙改落地窗》为题的报道。海安路2号海岸锦城小区一15楼住户私自把窗户下的墙体砸掉改为落地窗。社区物业相关负责这个的人说,该业户的行为已经破坏了原有住宅结构并且违反了签订的装修条款,物业公司已给业主下达了责令整改的通知,要求业主在三天内将窗户回复原样。
10月22日,本报A11版刊登了以《仨电梯坏了俩,让人咋上楼》为题的报道。市民反映位于辽宁路153号的颐中银街首座写字楼的电梯在坏了后无人修理,三部电梯坏了两部,给人类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记者从物业处了解到,工作人员已经将此事上报,其中一部已经由专业工作人员进行了修理,而另一部电梯由于要换掉零件,物业也联系了电梯厂家,预计将在下周内完成修理。
10月22日,本报A12版刊登了以《连续三年试压漏水,咋回事》为题的报道。刘女士向本报反映,自己公司租用的宁夏路127-5号三层网点房自从2013年供暖季起就出现了每逢试压必漏水的问题,漏水给公司造成了不小的困扰,问题持续了三年未得到一定效果解决。
记者就此事联系了市第二热力公司徐州路供热站,工作人员表示,漏水系开发商使用的阀门存在质量上的问题所导致。公司在今年夏天曾进行过更换阀门的工作,但由于种种原因,小区里的很多住户还未更换。工作人员还表示,目前,公司已将全部更换阀门 、完全解决小区试压漏水的问题纳入了明年的工作计划。
10月12日,本报A15版刊登了以《楼下为啥挖了个大坑》为题的报道。市南区伏龙路6号甲楼下有人在院子里施工,挖了一个深坑,附近居民称施工没有一点手续和说明,附近居民对此多有意见。
对此,记者多次联系了江苏路城管执法中队。工作人员表示,目前施工已经被叫停,因为施工方还有手续未提供。目前施工方正在办理相关手续,手续齐备后还需要向附近居民公示,然后方可继续开工。
近日,本报连续报道了市民王女士在收到了由德邦物流从厦门发到青岛的架子鼓开箱后发现底鼓鼓壁破裂,王女士向德邦索赔遇到难题一事。
最新进展:目前,王女士已经从架子鼓代理商处拿到了证明鼓价值的发票,并且厦门发货人也已经将理赔所需要的材料准备完毕提交给了青岛德邦。现在,青岛德邦慢慢的开始走理赔流程。
10月20日,本报A13版刊登了以《花近两万学英语,想退学要扣4800》为题的报道。两个月前市民李女士在五四广场被华尔街英语的销售人员拉去“听课”然后稀里糊涂地花了近两万元买了课程。后来李女士因家庭经济情况出现困难提出退学,但被告知要扣除4800元,这让李女士没有办法接受。
最新进展:李女士后又找到华尔街英语进行协商,工作人员表示正在向总部汇报。
10月22日,本报A11版刊登了以《喝了奶粉孩子起红斑?》为题的报道。市民尹女士称自己的孩子在喝了贝因美3段奶粉后出现了过敏的情况,孩子浑身长红斑且上吐下泻。尹女士要求贝因美赔偿医药费遭到拒绝。
记者就此事咨询了市中心医院儿科主任江先生。江先生表示因个人体质差异,喝奶粉出现过敏属于正常现象。记者也就此事联系了贝因美。
最新进展:贝因美再次答复尹女士不会赔偿医药费,尹女士表示无法接受,会通过其他途径解决问题。
10月12日,本报A15版刊登了以《在小区公共绿地上开店?》为题的报道。市民反映在二轻新村小区大院里,丰县路5号楼的一户居民对小区公共绿地硬化后开起了生鲜售卖店,破坏了小区环境。
最新进展:目前生鲜店还在营业,八大湖城管执法中队工作人员表示之前曾对此处进行过处理,如市民再次反映,将派工作人员再次前往现场查看处理。
10月23日,本报A10版刊登了以《吃完蛋糕 ,舌头变紫》为题的报道 。市民潘女士称自己在青西新区的康桥首府新百味蛋糕店购买了一个8寸的鲜奶蛋糕,但在孩子食用后舌头却变成了紫色且迟迟无法消退并伴有苦涩感。
最新进展:青西新区食药监表示,工作人员已经将色素交由第三方检验测试的机构检测,色素合不合格,目前正在等待检测结果。